2006-01-27

(國是) 看望

老江、老李、老朱等名字再現,不是簡單為了被人「看望」。

更重要的是......

......老同志們對此表示感謝,請胡錦濤等同志轉達他們對全國各族人民的新春祝賀,希望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延伸閱讀
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看望老同志並致以節日問候
曾蔭權買花並祝香港市民新春快樂 (特首也上榜﹗)

2006-01-22

(日是) MV7

戴口罩去,也沒甚意思—亦會被人撞破。

老細已暗言內子:「打電話上電台?嘿嘿﹗」

但是日確是「倒蘿日」的遊行。

想著、想著......

遊行了又如何?

想到大機構、小機構內類似的人物多的是﹗

傷感。

2006-01-21

(日是) 錯配

是日一篇好文:


明報 李輝
......
1. 目標與需要的錯配﹕
本港教改的主要願景是「樂善勇敢」,位列首位的是「樂於學習」。但學習需要付出時間、注意、記憶、練習等代價,必然會有沉悶、嚴肅、難熬的階段。要從根本上去掉這些不很愉快的因素,既是不可能的任務,「也是一種不真實的學習經歷,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誤導(程介明,2005)」。這一錯配的教改目標也必然會帶來「求學不是求分數」之類的風波,引起家長和教師強烈反彈。為何﹖因為這一理想化的目標和學生的現實需要脫節。學生最大的現實需要是什麼﹖輕鬆上大學,畢業有工作。
......


正﹗

正是如此﹗「等價交換」的真理啊﹗焉能不知道﹗

自己經歷過、回望過。此乃必經之道


若說提出「愉快學習」者是「反中亂港」之輩也不為過﹗
「教育家」?
哼﹗


延伸閱讀
李輝﹕ 教改檢討 正當其時 ——談教改五大錯配

2006-01-20

(工是) 承擔

信報孔少林的文章:


......最高負責人要有胸襟承擔下屬所犯的任何錯誤,不可推卸責任。

譬如說,中國東莞市市內一間麥當勞的洗手間不清潔,責任可否算在麥當勞 CEO 頭上?答案是可以。麥當勞 CEO 有責任選一位好的營運總裁,而營運總裁選一位好的地區經理,如此類推,把公司嚴謹的工作規格推下去。舖面經理犯錯,最高層當然有責任。如果 CEO 沒有這個想法,下層管理人員更沒有自覺性去承擔責任,去到舖面經理這一層,自然亂七八糟,麥當勞就不是麥當勞了。......


「不可推卸責任」﹗

我做到嗎?


今天到機構開會,就是被 W 提供的文件「陰一陰」。吾出醜了一下。

唉﹗

近日又正是填寫考績報告期。

反思再反思,都是想到那一句:

可恨自己「舉目無親」﹗在工作上舉目無親﹗
無可帶領、教導吾之長輩。

只有邊自學邊自做。


延伸閱讀
信報財經新聞 (啟動之時,正是易手之日?)

2006-01-18

(日是) 真言

剛收到的電郵:


各位校長、教師:

這是張文光剛在立法會辯論,要求減輕教師工作壓力的發言,請盡力傳送給教師朋友,並請主動組織教師參加1.22教師大請願,3pm愛丁堡廣場(大會堂低座空地,皇后碼頭側)。謝謝你們。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減輕教師工作量及精神壓力」議案辯論(全文)
張文光 2006年1月18日

主席:
  教師自殺是悲劇,但教改六年,卻有11 位教師自殺,工作壓力是其中一個原因;最近四天內,更連續有兩位教師自殺,讓校長教師感到悲憤。我謹代表教協會,向教師家屬表達深切的慰問,願他們節哀,願他們平安。

  沒有人想過,教改總設計師羅范椒芬,竟然這樣回應:教改有很多學校在進行,為甚麼只有兩位老師自殺?這是失言,也是涼薄,羅范椒芬沒有切身處地,感受失去親人永遠的傷痛,反而急不及待為教改護航,她更漠視教改六年,校長教師的委屈和辛酸。

  羅范椒芬失言後,即使電台主持人三次追問,仍然拒絕道歉。直至有教師哭訴指責,才吐出「對不起」三個字,道歉有多少真誠,盡在不言中。但教育界真正的期望,是羅范椒芬不單為失言道歉,更要用行動為教改帶給教育界的苦痛道歉,讓教改更有人性和人情,更能體恤教師的艱辛,而不是一部車輪滾滾、涼薄無情的機器。

  教協完全明白,社會在變,教育也要變,但教改必須穩中求進,必須考慮政策的優次,必須正視校長教師的承受力,不能排山倒海,不能舖天蓋地,不能侮辱教師,不能搞大躍進。我的修正動議,不是全盤否定教改,而是要全面檢討教改的步伐和優次,消減不合理、不健康和不必要的教育政策。

  當前的教育,並非鼓勵教學,而是著重監控,讓教育變成商品,讓政府控制品質,讓官員可以交數。教改六年,指標處處:質素保證視學、語文基準試、教師IT能力指標、學校增值指標、學校系統評估、學生基本能力評估、學校自評和外評,顧名思義,那是以市場之名,以交數為實,以監視為主的教育措施,教師被這一部無情的機器,弄到筋疲力盡,油盡燈枯,這是甚麼教育改革?

  屋漏更兼逢夜雨。教育改革期間,學生人口大幅下降,小一學生由八萬降至四萬,特區政府沒有像澳門政府一樣,藉著人口下降的黃金機會,推行小班教學,反而縮班殺校,讓學校朝不保夕,讓教師人心惶惶,讓政府無需增加經費,就可推行教改和三三四學制。學校、校長和教師,被政府推上教育的殺戮戰場,欲語無言,欲哭無淚,這是甚麼教育改革?

  教師面對雙重壓力,既要應付教育改革,也要不斷進修增值,否則失去市場價值。進修五花八門,林林總總:基準試、學位化、專科專教、融合教育、通識教育、IT教育等,凡有新政策,就有新進修。政府規定教師的進修時數,但沒有支援教師帶薪進修。教師是「月上柳梢頭,進修黃昏後」。教師的時間表是:日頭上課,晚上進修,半夜備課,清晨返學,假期帶活動和做功課。主席,教師也是人,人皆有天倫,教師的天倫何在?

  但真正致命的是縮班殺校。學生人口下降,學位供過於求,但政府卻盲目興建新校,讓學位嚴重超額,加速縮班殺校浪潮。「一手建校,一手殺校」,讓學校惡性競爭:凡基金必申請,製造業績;凡活動必參加,製造紀錄;凡評估必操練,以防萬一;凡報告必詳盡,立此存照;凡宣傳必爭先,橫額處處,有教師告訴我,他附近一間小學,竟然掛了28條橫額,比區議員辦事處還要多,這是笑中有淚。當前的教育亂局:學校文山會海,活動排山倒海,評估翻山倒海,教改苦海無邊,何時回頭是岸,何時回歸教育?

  主席,今天的動議,無論民主黨還是民建聯,都要求減少每班人數,增加教學人員編制,改善師生比例,減少教師課節,讓教師帶薪進修,增加社工和支援人員,清除不必要的非教學工作,檢視教改和課改的優次,取消不合理的教育政策,成立教師健康中心,關注教師的工作壓力。這是立法會在教師自殺後,最沉痛和最積極的共識;也是教改六年,校長教師的吶喊和希望,請教統局痛定思痛,請李國章與羅范椒芬深切反省,不要讓悲劇繼續蔓延,不要讓教師永遠受傷。

  教協也要特別聲明,我們所爭取的:減少每班人數,增加教學人員,就是小班教學。當前,小班教學已成為社會共識,立法會亦通過小班教學的動議,任何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落實決議。曾蔭權說,施政以民為本,小班教學在曾蔭權的民意調查中排第七位,是高優次的民生項目,為甚麼永遠被教統局拖延?不推行小班教學的結果,是教育質素不能提升,是縮班殺校變本加厲,導致教育不穩,教師不服,教改不得人心。

  主席,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羅范椒芬的失言,觸發教育界回歸後最大的震怒,教師哀教育之淪亡,哀高官之涼薄,哀教師之艱難,哀前路之茫茫。但教師應化悲憤為力量,永遠懷抱希望,努力前行,正如魯迅所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最後,我感謝畫家阿虫,他畫了一幅畫,向全港老師致敬並祝福,畫上寫了一首詩:霜雪風寒牙緊咬,任勞任怨天地知,薪火相傳恩深重,滿樹桃李靠傲枝。這首詩,我亦希望送給香港市民,讓社會尊師重道,讓教育薪火相傳。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支持動議和所有修訂動議。


真言也﹗

大國手治教育,以治癌之方。

壞者未必消去,好者定先遭殃﹗


延伸閱讀
「減輕教師工作量及精神壓力」議案辯論 張文光

(日是) 快‧靚

為了拍照、拍照及農曆新年,去了過百元的店舖剪了髮。

換來了一句提醒......

吾之喜歡直髮,因吾選擇了日復日的省時。

就是取捨﹗

錯過了「靚」;換來了「快」。


為了工作,我又用了甚麼來交換呢?

2006-01-16

(港是) 是‧非

一語牽起萬波來。

在位人當然固在其位;死者亦已矣。

局內人、局外人,各執一詞,各持已見。

繁人?閒人?
專業?欺場?
「留下來是勇氣﹗」?「做唔掂,應該走﹗」?

沒完沒了......


只隱約記得,我也哭過,更想過離開塵世......

又如何?

2006-01-14

(港是) 管你一世

終生學習。

好好聽、好好用—對僱主來說。

又說「求學不是求分數」。脫離了中學、大學的學習階段,一切應該是自學、自我追求的日子。投入了勞動市場的人都應該知道,紙上談兵與實質工作經驗之別。一切學歷、證書僅是旁証、參考、輔助。

永遠,工作經驗才是最寶貴的資產﹗

聘請人員—特別是高層的要員,考慮其經驗、個人質素,甚至是口碑(如 CEO 等)才是正路。那時還要考慮他的學歷嗎?

今天的第一步是藍色,接著便是白色,甚至有一天會是黃色﹗


......為方便終身學習,從業員需要靈活的修業模式,以便兼顧本身的工作和家庭責任。......


首見「家庭責任」﹗竟然是如此意思﹗

不就是為了家庭,好好臣服於制度?

有點追求根正苗紅的味道。

Arthur 要管好小城,自然先要管你一世﹗

十一局之中,最無處不在的還是他一人。


延伸閱讀
資歷架構 - 教育統籌局

2006-01-13

(Blog是) 入主

是日一週歲。

正是黑色星期五。

也是 CE 正式入主府第的第一天。

2006-01-10

(日是) 人話

一句人話,又牽起小風波......

「如果係,點解淨係兩位老師呢?」

是繼「最無資格去批評」論及「辦教育似食白粉」論之後,又一人話﹗

「道歉 vs 警察」那個有用呢?


數據可能較為真實,但亦未必可以反映事實之全部﹗

「專家指每10萬名老師中只有4名老師自殺,比率並不算高。」

根據政府的中小企業定義,僱用少於100人的製造業企業或僱用少於50人的非製造業企業為中小企業。

行政人員、文員、非技術人員等一死,影響工作上的身邊人大約數十至近百吧﹗

但老師呢?

少則近百,多則可以是近千人﹗而且他們都是小朋友而已﹗

情何以堪?


延伸閱讀
羅范椒芬﹕自殺無關教改
專家指教師自殺率不算高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2006-01-08

(日是) 六蚊

間中與友人或內子推薦信報,都會說一句話:

「一篇文章都值六蚊喇﹗」

是日沒有信報,但有 港燦筆記

小休數天後的文章,很適合在職人士觀看。


分輕重:還在學習中,要有系統、自動波—還遠哩﹗
肯捨棄:自大一開始,學業上已學會了。但工作上—還遠哩﹗
練捱夜:中四開始,晚睡六小時以下已成習慣—還在遞減中,唉﹗


謝謝分享﹗


延伸閱讀
減壓

2006-01-07

(日是) C.M.Y.

近日,在街上看到 C 的宣傳橫額,她很像一個人,對﹗正是 M ﹗同時亦令我想起 Y ﹗

哈哈﹗

她們的分別?共同之處倒是不少。

選舉年度,正是 C 出擊、發言日子—信誓旦旦。
歲晚、年頭,正是 M 出書的旺季—預言信口。
播劇之時,正是 Y 出鏡爭版—娛信滿天。

過後?
同樣消失得無影無踪﹗

職業無分貴賤,大同小異。


延伸閱讀
周梁淑怡
麥玲玲
苑瓊丹

2006-01-03

(日是) 20060103

新年伊始,亦是最後一學期的開始。

與 H、G 及 W 的聚會當然開心。

晚上重看 24 的第二季,仍有點緊湊。

總是想起自己的工作......

高位如總統亦可能面對被人操控、彈劾,小人物如我又怎能避免當災?

要擇善固執並不是容易的事。


延伸閱讀
24 SEASON 2